2015年5月6日 星期三

關於失衡與平衡之間

  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在提醒我們自己要重視自己的感受使自己的狀態在平衡之中,而事件的緣起是來自於某為客人和我起了爭執,而這位客人使我感覺到前所未有的憤怒。而當我關照這個憤怒的時候發現原來我在與他交流的過程中失衡了。


  我感覺在能量和物質的流動上並沒有達到平衡但這個問題並不在於客人而是在我自己的身上,為何我會使自己失衡呢?可能是因為在溝通上跟她說清楚,也有可能是個案本身的狀態使我和他共振而我毫無覺察所做出的反應.......等等。簡單來說我縱容了這個失衡發生在自己身上


我找了不同的朋友詢問關於這件事的看法,也很感謝他們給了我許多客觀有用的意見。但這個失衡和不舒服的感覺還是沒有離開,於是我靜坐並詢問高我高靈的意見。高我給了我這樣的訊息,祂說:你必須要先淨化對這個人的看法,讓這件事情回歸到我自己的身上。在淨化我對客人的看法之後,我仔細檢視自己是否有因為客人給我的報酬高低而影響了我的服務品質,答案是沒有,無論今天是什麼狀況我所給出的服務品質都是一樣的。我所重視的是客人是否有得到他需要的。


我問高我關於這個失衡的感受我應該要如何去處理它呢?:別人並不需要為你的失衡負責,但你可以為自己的失衡負責。我問該怎麼做祂說:你無法指使別人怎麼做但你可以讓你自己做什麼使自己回到平衡中。


在仔細的思考與衡量之後我決定取消他的預約。的確客人並不需要為了我的失衡負責,但我可以決定要不要接這個個案。取消預約之後我告訴客人如果他真的有需要某些服務的話我可以為他推薦其他可以提供服務的對象。告知後我才感覺自己漸漸地回到平衡和平靜之中。


在事件之後我覺得我們失衡的當下其實就要清楚的表明自己的立場達到協議,否則這個失衡的感受會潛伏在我們的內心,等到有一天徹底失衡後就會爆發出來使事情變得棘手。


要如何知道我們是否失衡了呢?重點就是保持"覺"的狀態,在"覺"之中我們才能清楚處的看見自己和周遭發生什麼事情了,才不至於被外在的事件牽著走,保持"覺知"能使我們了解到自己正在什麼樣的狀態之中。

當我們失衡的時候如果我們沒有察覺到這件事,那這個失衡就會變成一個,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就會變成,來顯現在外在。我想這就是為何佛教總是告誡我們要保持"",當我們在""的狀態下才有辦法看見事情的才不會創造出一另一個


感謝這件事情讓我有了深刻的學習,謝謝宇宙高靈給予如此殊勝教導。

希望這個深切的體悟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2015年5月4日 星期一

關於抱持敬意的重要性

前一陣子我接到了一個緊急的占卜個案,這個個案告訴我在短時間內他發生了許多衰事,而身體的相同部位也受了兩次傷而正在療傷中,當然聽到就可以感受到這件事情並不如表面那樣的單純,經過占卜之後調查之後發現這個個案遭受到精靈的影響溝通協調後這件事情才算是圓滿落幕。



但這件事情讓我們思考為何精靈會去騷擾她?那為何完全沒有神聖的力量保護這個人呢?

在詢問的過程中我們調查到了這個人沒有祭祀祖先也沒有相信的信仰力量來支持保護他,在沒有這些守護力量的情況下我們的人是赤裸著意味著我們是容易受到侵擾的,在詢問她願意相信的信仰和傳承後,我建議他供奉祖先和觀世音菩薩使他能夠被這些神性的力量所保護如此一來便不容易受到具有負面意識的能量侵擾。

為何有一個信仰如此重要?因為有了這些信仰我們等於敞開心胸接受神性的支持與幫助這不只能夠安定我們的心也讓我們的心變得堅強。



此外,為何精靈好端端的會影響這個人呢?這是有趣的經驗也是非常棒的教導,調查過程中我並沒有查到關於靈擾或是一些負面的能量影響他,經過一番仔細地查閱才發現到影響他的本是無害的精靈,在經過溝通後發現到個案的家有收集古董的習慣。我再進一步地詢問個案當初是為何購買這個木製的雕像呢?他回答當初購買的時候只因為喜歡想要然而他有收集木雕的習慣所以家中有不下百尊的木製藝術品和神像,有些木頭也已經活了一段時間有了自己的意識和靈姓,這些木雕也都只是擺放在倉庫而已,這樣的舉動使精靈用這些事件來提醒她。

事情平息了,然而精靈的教導是我們是否有對萬事萬物抱持著敬意呢?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只有人和動物植物這樣單純還有許多的眾生和我們一起在地球生活著。地球的母親供應我們許多的資源,我們是否有抱著感恩知足的心去面對這些資源呢?當我們取得資源什又是抱著什麼樣的心取得的?是需要呢?還是想要?



如果我們總是抱持著感恩的心懷抱著敬意去對待世上的萬物,那麼萬物自然就會以同等的禮儀回報給我們甚至更多。反之亦然


當我們取得一件物品的時候我們應當思維手上的這個東西是由某個生命或是意識所提供給我們的,我們應當愛護且珍惜它,當我們認知到萬物是與我們一體的時候我們就能夠瞭解這個道理。保持覺知能使我們清楚明白自己正在做什麼自然就不會做出不敬的行為


信仰本身就是對神性展現敬意



我們對萬事萬物展現敬意那麼萬物就會以加倍的敬意回報。






用敬意去生活,用敬意去體驗生命。